一、整合资源、创新体制,构建大督查工作新格局
针对原有督查力量相对分散、督查合力难发挥等问题,从整合资源、优化结构入手,建立常规绩效考核工作与“三重”工作相结合的督查工作新机制,形成督办与检查、检查与考核、考核与干部评先评优相结合的完整体系,实现督查工作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的奇效。
一是着力解决督查力量“散”的问题。全面整合县委督查室、县政府督查室、县绩效办、县为民办实事考核办等部门督查职权,成立县常规工作阶段性绩效考核办公室和“三重”工作考核办公室,构建“围绕中心、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全面覆盖”的大督查格局,彻底解决多头考核、重复考核、交叉考核等问题,收到了集中力量抓落实、消除督查盲区、减轻基层负担、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,促进督查工作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联合作战”、单一推动向多元推动转型。
二是着力解决督查内容“虚”的问题。严格督查项目准入条件,实行立项准入单制度。按照“精简、统一、高效”的原则,对县级考核项目进行压缩精简,可以取消的取消,能够合并的合并。扭转了原来依靠文件交办、纸上转办、电话催办等“蜻蜓点水”式督办局面,使督查更有威慑力,通报更有影响力,处罚更有说服力。
三是着力解决督查结果“乱”的问题。考核项目“打捆”归总,考核细则提前发布,考核过程全程公开,考核得分综合运用,扣分说明及时发布,考核结果公正透明。
二、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迈出大督查工作新步伐
大督查的主要作用就是推进各项工作迅速落实。近年来,我县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部署、重大项目建设、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等开展督查,促进了项目建设,改善了民计民生,化解了矛盾纠纷,真正发挥了大督查的高效督促作用。
一是围绕重点督大事。紧贴全县战略性、阶段性工作部署,抓住重点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安全生产、计划生育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点,将责任进一步明确到单位、细化到岗位、落实到人头,实行月预安、季督查、季通报,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、全方位督促检查、全体系量化考核,收到了良好效果。
二是落实批示督要事。围绕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,严格按照报告办理、反馈、通报等程序,从督办、催办、整理到反馈,深入乡镇街道、田间地头,全面排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、薄弱环节,全程跟踪监督督办,狠抓工作落实。
三是关注民生督难事。近年来,我县围绕危房改造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、建设扶贫、农网改造、教育医疗等民计民生热点难点问题,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,进一步细化进度目标,建立工作台账,按照时间节点督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,把实事督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。
三、强化执行,注重实效,实现大督查工作新成效。
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、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,坚持把督查工作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来打造、来推进,大刀阔斧地进行督查工作创新,延伸督查范围、整合督查资源、壮大督查力量,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。
一是延伸督查范围,严督县级领导。搭建县级领导考核平台,推行智能化考核。根据县级领导的岗位职责分工、分管或联系单位及“四大家一把手”交办的工作,严格实行台账管理,按季预安工作,按季逐项检查、临时抽查与暗访相结合,形成季度考核得分;按季召开述职讲评会议,由县委主要领导对县级领导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讲评,并依据考核得分严格兑现奖惩;将县级领导的工作完成情况在龙山县常规工作绩效考核平台上公示,全程接受全县人民监督。
二是吸纳督查资源,重督专业问题。吸纳部门资源。根据综治、计育、安监、住建、水利、林业、国土、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特点,抽调相关部门业务精通的“专业人士”,组建全县督查工作人员信息库;由“专业人士”制定督查方案,从信息库中抽调“专业人士”进行督查评比,从而使各项督查工作更专业、更客观、更务实,督出真实成绩,查出专业问题。吸纳社会资源。依托各种媒体,对县级领导、县直单位、乡镇街道工作完成情况定期进行公示,对工作不力的情况及时曝光,定期召开“两代表一委员”联系会议,接受群众监督,切实增强督查工作透明度和推动力。
三是整合督查队伍,强督重点工作。进一步整合督查力量,统筹全县督查资源,建立县委督查室、县政府督查室、县常规办、县“三重办”工作推进联动机制,尤其在对重大事项的督查上,厘清责任主体,避免推诿扯皮,凝聚工作合力。进一步严把各类考评项目关,突出“中心工作”;严把考核细则制定关,突出“核心指标”;严把各考评项目打分关,突出“整体水平”。
(责任编辑:网站管理员)